還記得去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開幕期間,文建會主委黃碧端高興宣布,「未來台灣館將有進駐綠園城堡展區的機會!」後來黃碧端應已了解,一切都是自己誤會一場!
綠園城堡展區(GIARDINI)能否有「台灣館」,不是區區一個文化官員可以求得,因為,這是屬於台灣現任總統的任務,只是恐怕馬總統一點都不想!
可以這樣說:「威尼斯雙年展沒有台灣館!十幾年來都沒有!」這並非刻意誇張的語言,不過是說出長久以來台灣文化官員不願面對的真相:台灣並未被威尼斯雙年展大會承認為「參展國」。
因此,每次台灣參展,都是以「國立台灣美術館」及「台北市立美術館」申請,它不在「國家館」的名單,而是在會外「平行展」裡,如果展覽名稱沒有「台灣」,翻開雙年展目錄,甚至看不出有任何展覽是來自台灣。
從台灣歷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宣傳策略來看,「台灣館」名稱,比較像是拿公帑參展的主辦單位說來安慰國人的,每次對國內媒體開記者會,言必稱「台灣館」,但真正到了威尼斯當地,除去年建築展,有在戶外懸掛布條上以中文寫「台灣館」外,看不到任何義大利文或英文指涉「Taiwan Pavilion」,因為不可以。
威尼斯雙年展沒有台灣館,突顯台灣在國際外交上的困境,耐人尋味的是,這次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,主題就叫「外交Foreign Affairs:Artists from Taiwan」,雖然台灣四位藝術家多有被國際認同的水準,可惜他們提出的作品不是與台灣外交無關,就是過時的議題。就文化外交的宣傳策略上,或許還不如另一個同屬會外展的藝術家楊茂林所標舉的口號「Made in Taiwan」來得簡單有力。
再從文建會官員的使命來看,文建會是台灣最高文化機關,每年也會派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「台灣館」的開幕,但長久以來,相關官員不知是無知、無感還是自欺欺人,只見他們沉醉於開幕酒會的香檳泡沫,未見任何人對爭取「台灣館」的身分感到任重道遠。
威尼斯雙年展百多年來,綠園展區內的國家館幾已達飽和,能進入其中的,沒有一個是國際上不被認同的主權獨立國家。即使不在綠園展區,只要被大會列入國家館名單,雙年展大會就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肯定「台灣」是「國家」的國際性組織,若真有那麼一天,才可說台灣的文化外交真的成功了。
記者凌美雪/特稿(新聞來源 : 自由電子報 980617)